热门关键词:上海雕塑 上海3D打印 美陈制作 广告道具 浮雕制作 道具制作 橱窗展示
联系人:韦经理
邮 箱:1156743471@qq.com
电 话:155-8880-8889
地 址:上海市青浦区纪鹤公路5348号北3层
【舞台SABU·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
作者:张国华(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这张汉剧《姐弟垦荒》的片花非常有名,既整体表现了我国话剧的经典作品,也是我国摄影家的经典作品。它不但一直挂在延安T6000中共华北局办公厅原址的飞机楼二楼咖啡店,作为在这里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重要收获来展示,所以还在网上广为流传,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涵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与重大意义。
延安汉剧《姐弟垦荒》片花吴印咸摄
翻身贫困户成了表演画作的主人公,为我国话剧人物艺廊增添了从来没有过的新形象
1943年2月5日正是春节。由郭沫若表演艺术哲学系全校师生们组成的我国民歌队在延安城北门中心广场举行文艺表演,她们用延安我国民歌方式创作了一批作品,欢庆圣诞节。延安电影团专门把这一盛景拍成电影了记录片《延安我国民歌运动》。摄影家记者吴印咸把《姐弟垦荒》表演的精彩瞬间剪影成为这两幅。
观众们围在中心广场华北局,从四方八面相同视角观赏表演,与女演员造成最间接的审美观沟通交流
这幅片花的主人公并不只是在中心广场华北局的表演艺术家,所以除了她们另一面的观众们。那布满的男女老幼基本上清空了整个摄影家机,这样的画法鲜明地整体表现出观众们也是主人公。仔细看去,摄影家机中戴军服的是八路军战士,扎长袍的是贫困户,穿衣服的当然是知识分子,其中应该除了建筑工人。第二排的间或,中间的仰视而站,后面的干脆坐在山坡上,一片片,热闹非凡。三万多社会各界军民都在认真听戏。她们的成分就如毛泽东主席说的:最广大的国民,占全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民,是建筑工人、贫困户、军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有趣的是,她们是在女演员的另一面科折粉的。这说明当时延安城北门中心广场的表演是开放的,观众们是围在中心广场华北局的旁边,从四方八面的相同视角观赏表演。这种观看方式彻底地打破了话剧表演艺术的第四堵墙,使观众们和女演员基本上近距离,进而造成最间接的审美观沟通交流,交互更密切,气氛更热烈。
国民表演艺术家创作反映国民生活的表演画作必然能够打动国民之心
此后,郭沫若表演艺术哲学系我国民歌队又连续在T6000、华北局党校、文化沟、联防司令部等处表演,在延安掀起了我国民歌运动的旋风,并且逐渐风行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最后,连国民党统治区也赞扬起《姐弟垦荒》了。王大化因此成为延安知名度最高的明星,获得了大量忠实的观众们。他每到一地表演,就会有许多老百姓跟着去,呼朋唤友,说去看王大化!以至于延安根据地的一些企业充分利用王大化的知名度,打出王大化招牌来推销产品,于是出现了王大化牌肥皂王大化牌香烟等。忠实观众们的出现和借用王大化之名进行品牌营销都是文艺传播中效应显著的整体表现,都是受众作用的彰显。可见,那时延安的时髦也不输当下。它昭示了一个文艺作品若是没有受众,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而毫无意义;而广大受众的热烈欢迎,就是对作品的最高褒奖。国民表演艺术家创作反映国民生活的表演画作必然能够打动国民之心,获得国民的热爱!这个道理至今还没有过时。
践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成功作品
在吴印咸拍摄的参会人员大合影中,王大化站在最后一排的最右边。会后,王大化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他认真贯彻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努力转型,深入生活,亲自采风,间接找到边区垦荒劳动英雄马杏儿及其父亲马丕恩了解情况,并且运用延安国民喜闻乐见的我国民歌加以整体表现,创作出了《姐弟垦荒》。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5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